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52851846/202400328
文  号
来 源
州教育体育局
公开日期
2024-08-01
对政协迪庆州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03002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8-01 16:21     浏览次数:2080   
字体:[ ]
打印

杨冬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幼小衔接几点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教育过渡,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做好幼小衔接是贯彻国家、省级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紧迫任务,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国家、省级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基〔2021〕4号)、《云南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施方案》(云教发﹝2021﹞50号)等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科学衔接、有效衔接进行工作部署,并明确提出“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幼儿园满足需要的地方,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拼音、外语、写字、珠心算等”等要求,这是基于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作出的考量,也是我们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政策遵循。同时,“十三五”以来,在国家、省、州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州把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作为补齐教育短板的重点工程,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民生工程,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精准扶贫工程,截至目前共有幼儿园154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47%,基本实现“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的目标。故对于您提出的“能不能在各小学开办一个幼小衔接班?”的建议,我局无法办理,但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关于幼小衔接的疑虑,我们作出以下几点解释供您参考:

一、幼儿园是否不学任何有关文化的知识,没有刻意的学习要求?

否。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组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内容,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之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围绕《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二、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的说明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统编、统审、统用三科教材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州本学期在用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为2016年修订版,修订后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主要为:先学部分简单常用字(天地人你我他)和笔画再学拼音;降低识字量;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强调口语交际等。对应的课标要求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会汉语拼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习独立识字等。相对于修订前的版本,更贴合课标要求,且先学习部分简单常用字再学习拼音的编排恰恰就是为了更贴近孩子认知发展规律,让小朋友可以向幼儿园一样先靠直观感觉去认知汉字,让初上小学的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下一阶段学习拼音打下基础,减缓幼小衔接坡度。

三、幼小衔接常见的几个误区

幼小衔接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跨越,如果能够妥善引导,孩子们将能够平稳过渡。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孩子们的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误区一:片面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知识

根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应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做好衔接准备,包括身心上对小学充满期待和向往,情绪良好,喜欢运动,动作协调等;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有一定自理能力和时间观念,有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等;社交上有一定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习上有好奇心和主动性,有学习兴趣,具备一定的阅读和书写能力等。

科学的衔接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但如果家长将幼小衔接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各学科的知识准备,是短视且有害的。

一方面,超前学习不符合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违背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处于直观思维阶段,主要是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获取经验,但小学学习是以抽象思维、概念符号为主进行学习,跳过幼年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提前进入更高年龄阶段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另一方面,超前学习带来的领先优势只是暂时的。心理学家格赛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梯实验中,他让一对出生仅46周的同卵双生子A和B,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开始爬梯训练。令人惊讶的是,尽管A比B早开始了7周的训练,且训练时间长达B的三倍,但到了56周时,两人的爬梯成绩却几乎毫无差异。同时,尽管幼儿短期之内提前掌握了一些学科知识,但这些填鸭式的学习不足以支持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前掌握了部分知识会导致部分孩子在老师教这部分内容时不认真听讲,孩子的时间被大量枯燥的知识学习时间所占用,错过孩子自控力、好奇心、专注力、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黄金期,还可能养成机械记忆式的学习习惯,影响之后的学习和发展。

误区二:认为幼小衔接只是幼儿园的事

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务。根据《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应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从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小学应严格按照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做好“双减”和“零起点”教学,将每年9月作为入学适应关键期,将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着重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和班级环境等方面与幼儿园对接,积极做好入学适应活动,关注新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创设与幼儿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适度调整作息安排,科学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误区三:片面认为幼小衔接只是孩子和学校的事

幼小衔接不只是孩子和学校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责任。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

在身心准备方面,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注意不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压力感和抵触情绪。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等。在生活准备方面,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针对性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收纳玩具鞋袜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等。在社会准备方面,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条件,支持孩子和不同年龄的伙伴、大人交往,认识新朋友,扩大交际圈,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等。在学习准备方面,建议家长多接纳、鼓励孩子对新事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听与说、阅读与反馈、理解与实践的能力。大班下学期,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增加一些需要专注力和坚持性才能完成的游戏和活动,比如玩拼图、迷宫、积木游戏,或是阅读、画画等,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契机去考虑、讨论和组织阐述自己的观点,支持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同时,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做事,鼓励他们自己制定一些活动计划,如尝试安排周末的活动或日程等。

四、我们开展的一些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我州幼小衔接工作,近年来我局先后下发《迪庆州教育体育局 迪庆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 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通知》《迪庆州教育体育局转发<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迪庆州教育体育局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县市教体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幼小衔接纳入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通过进一步强化衔接意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健全衔接机制等推动区域内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科学衔接、有效衔接。各幼儿园、小学要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为核心,积极配合。幼儿园向前送一程,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于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小学向前接一站,主动与结对幼儿园沟通交流,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将入学适应作为低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之一。同时,要求各县市和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制度、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方式方法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幼小衔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儿童拥有良好的学校生活开端,让孩子们可以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迪庆州教育体育局

2024年6月27日


主办: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长征大道21号 运维电话:0887-8226712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站内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7-822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