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州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为促进迪庆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随着普朗铜矿、里底电站、乌弄龙电站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不断壮大,2020年全州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37267万元,是“十二五”末的3.6倍。
工业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州工业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十三五”各年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比价,下同)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速16.43%,高于全省8.57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质效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州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314210万元上升至2020年的945673万元,年均增长24.6%;利润总额由2015年的-56632.5万元上升至131561万元;应交增值税由2015年的15359万元增加到72826万元,年均增长36.5%。
(四)工业经济产能明显增强。随着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工业产能明显增强。截止“十三五”末,全州全部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水泥产量达209.03万吨,较“十二五”末增加109.05万吨,年均增长15.9%;铜金属含量产量达74946吨,较“十二五”末增加65381吨,年均增长50.9%;发电量达442393万度,较“十二五”末增加151838万度,年均增长8.73%。
“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十三五”时期,全州工业经济在重重困难压力下,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在全国经济继续稳定恢复的大环境下,全州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但也面临着短板弱项,需要清醒认识,积极应对。
工业结构有待改善。从行业大类看,2020年采矿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9.7%,比重较2015年下降0.6个百分点;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0.2%,比重较2015年下降25.3个百分点;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0.1%,比重较2015年提高25.9个百分点。近年来,全州工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开发,工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程度高,产业链短,抗风险能力弱,工业经济发展趋势易受市场和政策等因素影响。
工业投资降幅明显。“十三五”末,全州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61.0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9.2%,与“十二五”末相比下降1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年均下降8.7%。随着,工业投资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也由“十二五”末的27户减少至25户。
“十四五”工业经济的展望
(一)培育新亮点,尽快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三五”后期,全州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速逐渐放缓、增长潜力不足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新的增长点来支撑全州工业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全州各级需密切关注工业投资,避免只有工业投资,没有新增产能的现象,切实让引进的项目,成为全州工业经济的新鲜血液。
(二)加大制造业企业招商力度,推动全州工业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加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制造业企业招商力度,提高全州制造业占比,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三)提高产品“附加值”,积聚企业动能。目前,全州现有规模以上中型企业2户,小型企业23户。小微企业占据大片江山,需密切关注工业企业生产产品附加值偏低的问题,一是以现有的优势产业基地为依托,促进产业向成熟化、规模化发展,增强产业聚集度,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二是培育一批行业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持续发展不断积聚新动能。
审核、签发:朱红峰 拟稿:吴晓凤 电话:0887-822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