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迪庆州第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040074号提案的答复
王思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高海拔特色中药材产业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迪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长期关注和支持。您在迪庆发展中药材产业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推动我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情况
迪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藏着中药材资源2000多种,有药用植物867种,药用植物资源总面积为1074.55万亩,占迪庆州土地面积的30%,药用植物蕴藏量为18~2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天然中药材资源库”。2024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46万亩,产量约5.09万吨(干品),实现年产值8.43亿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迪庆州已有云南香格里拉兰草药业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藏神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维西福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忠浩野生中药材有限公司、维西县供销药材土产公司、德钦县拖顶乡珠巴洛河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28家本土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省级5家、州级12家、县级11家)。全州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00多家,中药材产业从业农民近2万人,专业种植大户200多户。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迪庆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等文件,提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强化机制建设。根据迪庆中药材优势品种,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建立的特色产业发展“六个一”机制,在产业发展的市场、加工和种植基地3个主要环节,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3个主要主体,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药材加工企业的扶持,国家、省级安排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向药材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倾斜。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三是加大品牌创建。结合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精神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部署要求,迪庆州委州政府着力把迪庆中药材打造成为全省“绿色食品牌”高端化的标志性产品,加大中药材特色产业强镇、“一乡一特”示范乡(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几大名品、绿色食品牌中药材产业基地等认定力度,全力支持维西县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创建。
四是培育市场主体。加大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深圳香雪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优质企业落户迪庆,收购中药材累计超过2000吨。大力培育本土中药材龙头企业,目前已培育出云南香格里拉兰草药业有限公司、香格里拉藏神生物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维西县供销药材土产公司等20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州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规范化生产和交易程度低。缺乏专业的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的二道贩子交易或者企业保护价定单收购。二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没有产品附加值。规模化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少,现有龙头企业的加工手段技术含量较低,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简单的分等级、挑选、装箱、切片、出售初级产品的阶段,产品增值空间窄,经济优势转化不明显。三是产业链条不紧密。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中药材产业还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产业链紧密度不够。四是生产潜力没有发挥。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品牌上聚焦不够,研究不透,出现生产、加工在迪庆境内的附子销售包装上标识为丽江产出等,需要借助其他产地品牌销售的情况。五是市场行情研判难,对市场预判能力不高。部分中药材市场行情向好时,容易出现群众盲目跟风种植情况,市场低迷时,有产出无销路。部分乡、村为规避风险,引导农户户均种植2-3种中药材,但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造陷入瓶颈。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药材新品种选育滞后,统一供种率低,缺乏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加之中药材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对中药材生产技术的基础研究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实用性、新颖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优化中药材产业区域布局
一是根据迪庆立体气候不同海拔不同区域对中药材品种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形成区域比较优势。如:高寒坝区以木香、秦艽、珠子参、桃儿七、松贝母、拉萨大黄、高山胡黄连等为主;山区以当归、秦艽、木香、金铁锁为主;河谷区以桔梗、滇重楼、白术、波棱瓜为主。二是建设标准化的迪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抓住种子种苗质量和技术创新为核心,按气候区域建设标准化迪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不断提高当归、木香、秦艽、滇重楼等大宗主要品种和珠子参、桃儿七、松贝母等特种药材的良种良苗供给能力。三是建设中药材产业园区。加快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五境乡蓝琉璃藏医文化产业园、虎跳峡镇,维西县永春乡、攀天阁乡、康普乡,德钦县珠巴洛河流域等七个中药材产业园建设,全面带动迪庆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云药之乡”和香格里拉中药材品牌。
(二)以中药材规范化示范园区推动迪庆中药材基地建设
抓住有条件的主产区、重点乡镇、重点村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大小不一的迪庆中药材规范化示范园区和“定制药园”,使迪庆中药材产业逐步实现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标准化种植基地、种植户的有机联接,通过建设药材示范园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积极带动周边村组及全州中药材基地发展。
(三)进一步理清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扶持产业发展关键环节
紧紧围绕迪庆中药材优势品种,围绕三区七园以及产业推进3个主要环节(市场、加工、基地)和3个主要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出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一是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民的理念,采取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药材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各方企业积极参与中药材基地建设、搞活药材市场流通、加强产销对接,开展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拉伸产业链、加工链、价值链,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全面推进迪庆中药材产业。二是用好用活产业发展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药材种子种苗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必要的资金支持。用足用活金融政策,进一步宣传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鼓励支持符合条件脱贫易致贫户以扶贫小额信贷入股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群众发展产业。
(四)全面提高迪庆中药材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积极与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建设“迪庆中药材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迪庆中药材产业技术团队”,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规范化生产、中药材种子种苗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推动迪庆中药材体系管理、科技队伍建设、平台构建、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工作,为迪庆中药材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香格里拉中药材品牌
全面完善迪庆中药材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基地、打造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一批乡村建设行动的“四个一批”要求,立足现有优势中药材资源,依托“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两大世界品牌,不断扩大迪庆道地药材的市场知名度,打造香格里拉中药材品牌。
(六)大力发展藏医药康养产业
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典籍、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让藏医药在民族医学之林中独树一帜。迪庆不同区域海拔高差、丰富的药材资源以及已有的旅游产业基础又是康养产业发展最大的比较优势。藏医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我州可以通过道地药材培育、野生物种驯化、推广扩大种植面积,在满足区域内自产自销基础上逐步扩大中药材销路。同时通过藏医药康养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基地周边农户发展民宿、旅游、务工等康养服务实现增收。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迪庆州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23日
(此件公开)